蒋书记、王校长在中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通讯员: 摄影: 审核: 点击: 日期:2019-04-02


蒋建清同志在中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31


同志们:

本次大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总结2018工作,动员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认真总结2018年工作

2018学校聚焦国家"双一流"高校和百强高校建设,制定了2018-2022年绩效目标任务暨2018年度绩效目标任务分解办法。以目标为导向,修订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基本工作量考核、教学工作奖励、科研工作业绩点计算、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条件等重要制度,制定了资金配置、房产配置等重要资源配置支撑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部院联席会议、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等保障制度,制定了年度工作综合考核、机关作风考评等考核制度,形成了以目标为导向新的运行管理体系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

人才培养方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其中主持1项、参与2项。获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并列江苏高校第一。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24项,同比增加20项。校本部江苏理科省控线同比分别提高4分5分淮安校文理科招生计划在省控线上完成

学科建设方面顺利完成林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年度和中期建设目标。工程学、动植物学进入ESI全球前1%,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的潜力值分别达到0.754、0.745。4个学科入选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新增风景园林学学科。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水杉学者""水杉英才"等高层次人才全球招聘计划,录取174人、入职89人,同比增长172%、95%。其中,柔性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海外博士16人,一年以上海外经历20人,外籍10。新增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青年1人,江苏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人,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双创计划"等项目40余人。

科技创新方面首次在《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3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052篇,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署名635篇,同比增长40%。授权发明专利215件、外观设计专利613件,同比增长7.5%、323%;办理专利权转让600余件。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加拿大UBC大学签署共建框架协议,筹建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取得重大进展。成立南京林业大学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人才合作培养基地。新增国际合作高校15所、"121"招生专业1个、合作培养项目8项。招收学历留学生80人;各类留学生规模712人,同比增长91%。

全年绩效目标完成率达130%,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有望进位13名。

2018年,是全面落实第十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进国家"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开局之年应该说,是开局良好、初战告捷。成绩来之不易、成绩催人奋我们要认真总结2018年工作,深化国家"双一流"建设内涵认识,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内涵建设、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三大关系,优化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强化条件保障支撑。部门、单位要总结发扬成功经验,深刻认识存在的不足,创新举措加强和改进工作。

紧紧咬定2019年目标任务

学校根据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要求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研究制定了《2018-2022年绩效目标暨2019年度任务分解方案》。

2018-2022年绩效目标,综合考虑了学校内涵发展需要面临的发展环境、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高校发展形势等诸多因素,聚焦国家"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发展要求、发展目标引领和倒逼的结果,经过了精心测算、科学论证。这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必须毫不动摇。

2019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保持了2018年分配原则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充分考虑了2019年绩效点计算方法调整、2018年新增100名教师、各单位绩效完成量和完成进度等新情况新变化。同时,增加了三条分配原则,其中一条是为每个单位设定了2019年重要绩效任务上下限,其目的是使2018年绩效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有动力、有干劲,没有完成的单位有压力、有信心,同时每个单位都有进步。2019年目标任务比2018年实际完成的业绩点增长12万点,初看难度很大但综合考虑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2018年新增100名高水平师资和2018年部分论文未他引等因素,2019年目标任务应该是能完成的。

各院部要坚定发展信心,紧紧咬定目标不放松,不打折扣、不留空白。把目标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在实处以钉钉子的精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扎实推进2019年目标任务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要有科学的谋划,更要有扎实的落实。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细化目标任务分解。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位把目标分解成项项任务,把任务一项分解到人,形成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

二是创新思路举措。要深入调研本单位情况,全面摸清分析家底找准增长点,瞄准发力点。要盘活存量,创新激励机制惩戒举措和思想工作方法,深度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要用好增,强化传帮带,充分发挥新进教师的生力军作用。要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兄弟学院成功做法充分发挥本单位优势特色。

三是加强督导考核。要健全督导机制,紧抓关键环节、紧扣时间节点跟踪督导。对于工作滞后的,通过约谈、督办等形式,专项研究推进目标任务落实。要优化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进一步发挥目标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

四是强化支撑保障。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要整合优化、科学配制办学资源,逐步建立"绩效导向、分类评价、有偿使用"的资源配置、使用机制。要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完善机关作风建设考评办法,健全负面清单监督机制。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人无精神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可以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继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2018年在校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感召下,全校师生聚焦国家"一流"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实干、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了,精气神更足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人心思进、人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这是我们干事创业最大的力量源泉!我们迈出了坚定有力的第一步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面对国家"一流"建设动态管理面对高校间竞争日趋激烈,学校的发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停步、不松劲不懈怠

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几代南林人咬紧牙关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奋发奋进取得的成果,是学校事业高水平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国家、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既要有"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怀,更要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拼搏精神必须不断增强"误不起"的责任感、"等不"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乐于奉献。要始终保持一股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精气神,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同志们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学校全面落实第十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化之年。我们必须始终把"双一流"和百强高校建设作为统领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挖掘科技创新潜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再创国家"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王浩同志在中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31


同志们:

2018年,党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名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也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开局之年,同时还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开局元年。正是在国家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学校紧跟形势,同步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二者无缝对接、同频共振。一年来,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稳健有力,体现高水平办学的诸多核心指标均取得了有效突破,在部分领域,甚至填补了学校长期以来的历史空白。对于当前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归纳起来看,思想日趋统一、人心日趋凝聚、措施日趋精准、成绩日趋多元、平台日趋提高、步伐日趋稳健、信心日趋增强、形势日趋向好。

从教师个体看,呈现出三个转变

一是由人心思稳向人心思进转变。一年来,从各学院教师办公室、各部门办公室、以及各实验室的工作时间来看,较以往明显大幅延长,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学院等学院,个别教师办公室甚至灯火通明、通宵达旦。财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基本放弃了正常假期休息。教师们聚在一起,所涉话题均高度聚焦各自学院,或者个人的绩点完成情况。虽然我本人内心不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大家以健康换取绩效,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出,广大教职工拓展事业的激情已被充分点燃,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已经摈弃了往日随波逐流、小富即安的消极思想,切实将个人命运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对于卓越事业、卓越心智的追求,均发生了显著的质的改变。

二是由人心思定向人心思变转变。在学校确立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启动实施绩效目标考核,强化精准发力之初,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甚至个别领导干部,对此持保留意见,甚至持抵触情绪,表现出信心不足。他们认为学校此举过于急功近利,只求量变,忽略质变,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学校事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将造成损害。然而,经过学校不同场合、不同阶段多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很明显,绝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从当初的抵触逐渐向犹豫转变,从犹豫逐渐向尝试转变,从尝试逐渐向接受转变,继而最终从接受向行动转变,整个南林求变图存之态势显著。关于这一点,从大家完成的绩效情况,特别是从绩效构成来看,可以得到充分反映。

三是由人心思静向人心思动转变。在调研的过程中,以及从各个渠道汇聚的信息来看,有一小部分教师,因为学校实行了全员定量绩效考核,觉得相较以往,工作压力明显加大了。特别是在学校提高职称评审条件后,觉得通过职称评审的难度系数显著增加了,甚至觉得在南林无法提升职称了,消极思想顿时萌生。有极个别教师甚至付出了实质性行动,以种种理由离岗了。这是高水平大学建设整体推进过程中,所发生的个别极不和谐的现象。即便目前,仍然能听到个别教师,在学校职称要求提高后,对自身发展表现出相当的信心不足。

从学校整体来看,呈现出三个提升

一是从短期来看,绩效完成远超预期。绝大部分学院均能完成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任务,其中部分学院则远超预期目标。各职能部门也基本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林学院、理学院重要绩效均超出10%。材料院重要绩效超出27%。土木学院重要绩效超出43%。化工院、机电院重要绩效均超出53%。信息学院重要绩效超出100%。家居学院和艺术学院重要绩效甚至超出了200%。外国语学院更是一支独秀,重要绩效以几十倍的增量,向学校交出了满意答卷。其余各学院也都能够完成绩效任务。各学院为完成绩效目标,均能够多措并举,力求实效。如人文院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绩效贡献度。本科生成功申报创新项目96项,发表SCD论文70余篇。化工院以引进人才为抓手,全年引进海外留学归国高水平人才1人(发表影响因子10以上SCI论文6篇)、水杉学者E类教授1人,补充师资3人,招收师资博士后3人。聘请"双聘院士"1名,并聘请1名芬兰科学与文学院院士为我校特聘教授。机电院采取重点绩效与一般绩效同步强化的原则,着眼重点,统筹全局,实现了绩效目标的全面突围。土木院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借鉴并践行项目化(工程化)、数据化管理理念,多措并举,着重对考研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发力,考研质量提升效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仅被"双一流"高校录取的研究生比例便高达23.33%。仅个别学院凝聚力不够,应对新形势的思想不够解放,方法不够多元,措施不够有效。虽积极努力,却未能完成绩效目标,但是,总体上超量完成了既定目标。

二是从中期来看,绩效提升空间巨大。2019年,学校将对各学院绩效目标任务在2018年的基础上总体提高30%。在2018年上半年提出此计划时,绝大部分学院以及教师均感觉压力巨大。他们认为,能如期完成2018年绩效目标任务已实属不易,倘若再增加30%,不可想象。然而,从今年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来看,大家显然大大低估了各学院的潜力,各学院、各教师也显然大大低估了自身潜力。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师队伍可挖掘潜力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关于百强大学建设的战略规划科学准确,设定目标切实可行,最终目标也必将实现。

三是从长期来看,百强建设后劲充足。人才队伍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发动机,是学校所有资源中,首当其冲的核心资源。学校战略目标即便再前瞻、再科学、再鼓舞,脱离强有力人才队伍的具体实施,也必然落得浪上浮萍、虚无缥缈。为避免高水平大学建设后程乏力,学校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有限的资源,加强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力度。整个2018年,新增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柔性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国家"青年"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增"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9人、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和"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中青学术带头人3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完成了年初设定的全年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学校坚持引培并举,多点开花,全面推进,进一步加大了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青年教师以及人才团队的建设力度,在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国家、省"青蓝工程"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持续补充,将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持续提供绩效增量,推动着人才队伍由事业发展的发动机向永动机跨越,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续航能力。

同志们,从有关渠道得知,今年,学校综合排名将较去年前进12-13位左右。大家可以明显感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显著增强,学校百强高校建设的氛围浓厚,干事立业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在此,我想说,战略规划科学,路径实施精准,措施执行有力,诸多因素有效集成,取得成绩则是必然的,也是可以预料到的。然而,高水平大学建设是系统工程、持续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成绩可以用来检验战略、凝聚人心、增强信心,却已然属于历史,绝不能永远停留在此回味而裹足不前。

为确保本年度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思想层面持续高度统一,我代表学校,明确三个态度

一是百强大学建设决心绝不动摇。当前,无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还是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需要来看,都迫切要求各高校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切实推进自身建设。特别对于南林这样一所身处林业欠发达省份的行业型高校来说,地利显然不占优势。学校也错过了当年"211"和新校区建设的机会,这一系列影响持续至今仍在发酵,可以说,学校天时更处劣势。南林若想"变轨超车",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唯有靠人和所激发的超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大家需要深刻认识到,百强高校建设是学校发展到特殊新阶段的特殊新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广大师生员工是建设者,见证者,也才是最终的绝对受益者。同志们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使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同步发展,个人价值与职务行为,综合体现为学校事业发展成绩,体现的是科学的政绩观,代表的是学校的根本核心利益。南林的发展需要南林人的胸怀和脊梁,因此,希望大家进一步提升思想格局、提高政治站位,以薪火传承之心、以责任担当之态,切实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二是百强大学建设策略绝不改变。政贵有恒,朝秦暮楚,终究难成正果。百强大学建设方案经过了校党委深入研讨,也广泛征求过全校教职工意见。一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百强大学建设路径已由2018年的成绩充分论证。同志们曾经有过疑虑,甚至目前,可能也还有部分同志有疑虑。在此,我要说明,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案,只有相对正确的方案。荀子曾有云:白刃加胸,不救流矢;大堂不扫,不除郊草。常规阶段,常道待之;特殊阶段,须以特殊举措。对于当下南林来讲,虽不能说不发展就一定无法生存,但是,不以超常规手段突破发展,则南林在新形势下必然将被边缘化。从哲学和管理学层面来讲,同志们一定要紧抓核心矛盾,紧扣问题中心。对于高水平大学建设体系,同志们不要过于拘泥于目标轨迹是否设置在正前方,即便目标在侧前方,仍然是在前方。总之,只要往前方推进,最终必然都将取得进步。同时,不论短策长策,能快速发展,便是良策。因此,2019年,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按原有方略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局部可能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作适当微调,然而,整体上坚决一以贯之,不走样,不变化。

三是百强大学建设力度绝不降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开局比较顺利,给全校师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然而,根据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往往是越往金子塔尖走,突破则越困难,学校在没有显著资源增量的情况下,高水平大学建设最终必然会步入绩效增量逐年递减的局面。因此,百强大学建设的力度不但不能削弱,还要稳步增强。学校资源虽然有限,然在推动事业发展层面,绝不吝啬。根据2018年学校绩效完成情况来看,今年将对各学院绩效目标任务进行加码,请同志们继续保持力度、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最后,为确保本年度高水平大学建设在行动层面持续高效,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同志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思想统一,方能提升效率、百战百胜。在意细节确实很重要,但是过分在意细节,则往往会忽略重要环节。有句话叫"事无两样,心有别"。同样的百强大学建设方案,在不同高校开展,必有不同进展,在同一高校不同学院开展,最终取得的成绩也将大有差异。差异来源于思想层面对目标的不同理解,来源于执行层面对目标的不同力道举措。同志们,自古以来,事不求满,何来奋争;人不求满,何来圣贤。希望同志们一定要凝心聚力,要真正的聚,而非形聚神散。一个单位要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人则要永远跟上单位的步伐,凡事皆具备,大家的价值何在?在座各位都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石。基石稳当,事业发展的力量才能得到夯实。为激励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争创佳绩,强化榜样引领,提升百强大学建设实效,学校自今年起,在评选出优秀集体的基础上,特设了"水杉奖教金",分别对杰出贡献奖、教学之星、科研之星、管理服务之星予以表彰。这其中,有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获得者周宏平同志;有长年潜心学术,2018年度,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高影响因子SCI论文的材料院陈登宇老师;有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2018年全年取得科研重要绩效5113点(科研总绩效5653点)的轻工学院戴红旗老师;有长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将党的理论创新、时事要闻及学生关心的新鲜事物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并贴近学生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振华老师;有长年在管理岗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牵头完成2018-2022年度绩效目标暨2018年度任务分解方案,以及2018年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绩效评价等多份重要报告的高教所周统建同志;还有包括外语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林学院、财务处、科技处、实验室与基地建设管理处、离退休工作处等多个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为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希望受表彰的单位以及个人继续努力,咬定青山,永不懈怠;希望其他单位和个人以榜样为引领,见贤思齐,强化担当,凝全校之力,加快学校"双一流"和百强大学建设步伐。

二是进一步聚焦体系、全面发力。同志们要切记,境界再高、胸怀再广、眼界再宽、思想再深,最终还是要靠执行。我多次强调同志们要提升格局,格局的最终归宿不是"看得多远",而是"干得多好",希望大家不要满足于现状,更不能流于形式,满足于蜻蜓点水,浮光掠影。2018年,学校总体绩效完成情况较好,开局顺利。然成绩属于过去,仅满足成绩,则必然失去未来。为避免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开低走,新的一年,希望各位继续巩固优势,补足短板,标本兼治。发展规划处要力争今年学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20,争取农业科学或材料科学进入全球ESI前1%。科技处要力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项左右,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SCI论文达750篇以上。人文社科处要力争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达8项以上,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SCI、SSCI、CSSCI等期刊论文数提高30%。学生处要力争本科生招生江苏录取分数线超本一省控线15分以上,淮安校区超本一省控线1分以上,省外录取平均分提高3-5分。力争国内升学率和出国(境)留学率比去年增加10%以上,毕业生薪酬水平比去年提高13%以上。人事处要力争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其中引育A类、B类高端人才1-2人,C类人才1-2人,新增D类以上人才6人以上。各学院要力争取得重要绩效较上年度提高30%左右。其余各部门、各单位也需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在此,特别要强调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根脉,面向的是未来。突围百强需要人才,守住百强更需要人才。

三是进一步增强使命、攻坚克难。对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来说,犹如过河卒子,没有退路。各位都是各学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代表责任,各位都是要在各自岗位上留下印迹的,也是要经得起广大教职工考量的,可不是找个驿站打个卡。功劳都是拼出来的,而不是混出来的。学校命运最终将蜕变为个人命运,个人命运汇聚成学校命运。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不懈,不要陷入荷花定律的束缚;更不能光怀鸿鹄之志,手无实际行动。人总是在等待中被超越,大家要顺势而为,紧跟发展形势。2018年,有许多学院或者个人先知先觉、率先行动、率先作为,取得的成绩一骑绝尘;也有个别学院和个人后知后觉,在犹豫等待中错失了一段发展良机;同时也仍然有个别教师,自始至终游离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之外,对自身发展丧失信心,原地踏步,甚至希望通过离岗解决本领恐慌。在此,我要说,人无压力没劲头,豆子不压不出油,一个单位或者个人,不压一下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最终失去的也将是自己的未来。

同志们,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过2018年一整年的热身赛,起步阶段成绩显著。然而,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场拉力赛,虽不是旷日持久,却也必然需要一定周期。令人欣慰的是,南林虽已脱离百强榜长达十五年之久,然而,最终也未能磨灭南林人的求变求强之心,这就是南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南林人坚挺的脊梁。学校入选"双一流"是南林历史上重大的时代分水岭,我校同时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持将我校发展建设纳入教育部相关整体规划。"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南林的明天需要每一个南林人的共同努力,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希望同志们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让百强情怀凝聚成南林的时代风气,力争百强大学与下一届"双一流"高校遴选时联袂入围,双喜临门。